发布时间:2022-04-11 | 阅读:
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……”
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以“折柳寄情”,将中国式浪漫传递给了世界。
“折柳”场面借助灯光展现出如梦如幻的效果,璀璨灯光背后是坚强的电力保障,如同“绿柳”一样,此次冬奥场馆实现了100%“绿电”供应。
除了“绿电”之外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虚拟现实、云转播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冬奥场馆中。北京冬奥会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,严格落实节能环保要求,实现了真正的低碳冬奥,为北京市留下了丰富的“低碳遗产”。
新技术广泛应用的背后是数据中心在作支撑,数据中心作为信息产生、计算、储存、传输的物理载体,满足日渐增长的算力需求。如果城市通过应用新技术,落实“碳达峰”和“碳中和”双碳目标,提升城市环境品质,就不得不关注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。发展绿色数据中心,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呢?
存量数据中心面临高能耗问题
近年来,随着中国IDC市场规模扩大,数据中心能耗总量也在不可避免地增长。在我国提出“3060”目标下,数据中心行业高耗能问题受到广泛关注,甚至有人称其为“不冒烟的钢厂”。电力成本占数据中心营运成本50%以上。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,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,耗能占全国总用电量2.7%,预计到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可能在2020年基础上增一倍。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信息,2018年北京市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就已达到约100亿千瓦时,占北京全社会用电总量的8.76%。
算力发展应用存在壁垒
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曾表示,随着数据爆发式增长与算力单点性能极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,我国算力节点通过网络灵活高效调配算力资源的能力仍存在不足,算网协同和全局调度能力弱,难以满足数据对算力随需处理的需求。在算力需求逐步释放的同时,算力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不够,应用场景落地推广难度较大。普惠性算力设施建设尚不完善,企业自建成本高、前景不明确,落地算力应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。我国算力技术产业持续取得新突破,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,存在标准缺失问题。
为了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,提升城市环境品质,要怎样改变上述问题呢?以下几点建议也许值得参考。
支持数据算力核心技术企业发展
促进创新成果应用转化
加快人才高地建设
强化技术标准支撑
后冬奥时代,城市发展需要善用冬奥遗产,柏睿数据作为提供智能数据算力的基础软件公司,愿意用独立自主的技术路线助力城市建设,与城市一路同行,一起向未来!